首页

最新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30 03:56:31 作者: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五年攀升,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浏览量:99703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夏宾)过去十多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,城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齐头并进,民生福祉持续提升。

 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2024年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(DES-CSI)达86.4分,同比提升1.4分,连续五年创新高;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连续两年增长,数字乡村发展动能不断释放,彰显“数字惠民”实效。

 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,中国10余个重点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。

  报告显示,2024年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6个城市满意度首次迈进88分门槛,形成“第一梯队”;重庆、武汉以超城市平均分(86.4分)的表现紧随其后。15个城市满意度实现同比提升,长沙、杭州、深圳、北京增幅均超2分,数字经济“头部效应”与“整体跃升”特征显著。

  从服务业态看,20个数字经济主要业态满意度均超过85分,即时通讯、移动支付、线上直播位列前三。其中,线上直播、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满意度提升最快,反映出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成效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生成式人工智能在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达34.1%,较2023年激增26.3个百分点,已融入办公、学习、娱乐等多元场景,但生成信息真实性、功能实用性等仍需突破瓶颈。

  从发展维度看,数字竞争、参与、保护指数均显著提升,消费者对创新应用丰富度、消费维权效率、交易安全的认可度大幅提高。尽管数字共享指数出现回落,但70.6%的受访者认可数字经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,折射出技术进步对民生的直接赋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,差异化发展路径成效初显。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。报告显示,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较2023年提升0.7分,连续两年保持增长。分省市看,北京以87.2分领跑,山东、河南超81分形成“第二梯队”;甘肃后发优势显著,满意度提升2.3分,成为进步最快省份。

  在发展维度上,数字乡村竞争指数提升显著,智慧农业、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,乡村物流体系持续优化,农产品网络销售从业者数量显著增加。然而,数字参与指数出现回落,反映出乡村居民数字技能熟练度、网络消费潜力仍待挖掘。

  此外,数字共享指数稳步提升,83.7%的受访者认可网络质量与生活便利性的改善,但数字医疗、数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需补短板。

  针对调研发现的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均衡、民生领域服务短板等问题,中国质量协会给出多项建议,一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,重点提升乡村数字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。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电商、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。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,让数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3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赛

“中行开平案”事发在2001年,当时被称为新中国最大的银行资金盗窃案,涉案的中行开平支行前后三任行长许超凡、余振东、许国俊三人出逃。

热门景点预约难、抢票难?文化和旅游部:要求所有景区均保留人工窗口

2014年至2022年,被告人杨某以近亲属或他人名义,注册成立11家公司。在无实际经营业务的情况下,通过中间人刘某(另案处理)、傅某某(另案处理)等人介绍,采用虚假走账、资金回流等方式,利用11家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,从中收取票面金额0.5%-1.5%的好处费,获利共计340万余元。经税务机关稽查,杨某通过上述11家公司对外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14370份,累计票面金额12亿余元。

韩正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

用人工智能为乡村振兴赋能,全国政协委员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对媒体表示,当前,生物科技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,农业企业相关人才缺口很大。要培养能把新一代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对口人才,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。

文旅部:推动线上线下支付更加便利 更好满足入境游客现金支付需求

吴谦表示,菲方挑衅滋事是近期南海问题升温的直接原因。菲方倚仗外部势力撑腰,违反国际法和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》精神,频繁在海上侵权挑衅、制造事端,并散布虚假信息,误导国际社会认知,可以说是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中方不会任菲胡来,对此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回击,菲方应该认识到:挑衅滋事是得不偿失的,倚靠外人是根本靠不住的。

神舟十七号乘组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

成都旅游资源丰富,也被誉为“汉服第一城”。在锦江畔夜游,常有身着汉服的市民游客乘坐乌篷船,从东门码头顺流而下,在光影交错间,人与景相得益彰。在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文殊坊内,汉服门店、蜀绣、漆器、银花丝等非遗工作室高度集中,不少汉服爱好者相约“打卡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